央行将继续公开债券市场买卖操作
发布时间:2025-10-30 10:00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刘奇 年初以来暂停的公开市场国债交易业务即将重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今年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需失衡的巨大压力和市场风险的积累,我们暂停了国债交易,运行平稳,明天将恢复债券市场债券买卖操作。”今年,央行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开展国债购售业务二级市场。潘功胜表示,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充分发挥债券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调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做市和定价能力的提升。实践中,央行根据货币投放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状变化,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确保货币政策平稳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今年年初,国债市场供给不足加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历史低点。一月份,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公开市场购买国债,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关于重启的时机,央行在《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将继续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和评估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关注国债变化,根据供需情况选择恢复运行时机”。 “今年以来,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量大幅增加,截至年底,地方政府债务已用完表内限额。在财政持续扩张的环境下,央行重启国债交易,既有效配合财政,也有利于稳定市场利率运行。”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恢复国债销售,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这是为了加强央行对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引导,确保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在国债买卖持续的同时,国债收益率曲线将更加稳定,期限利差有望收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得到有效降低。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原表示,央行重启国债交易,体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性的改善,也有助于稳定利率和预期;与此同时,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调整和周期的去除短期国债和资金利率的上升为国债交易的继续进行提供了较好的利率。回顾央行过往的买卖操作,卖出操作,这些都是去年8月到12月的净买入。对于央行后续延续的债券买卖操作,熊原预计,净买入将是主要方向,考虑到发行国债、叠加MLF(中期借贷便利)、买断逆回购到期,年内仍会存在一定的流动性缺口,短期买入规模较大。可能超出预期。从操作时长来看,预计主要是直接“买空”,而不是“卖多”,“买多”的概率也较小。天风证券研报预测,“空头买盘”或将盛行。相比“买多”,“买空”更符合流动性管理工具的特点,更灵活地控制投资速度。此外,由于国外主要经济体在量化宽松期间曾大规模“买多”,以降低长期收益率、刺激消费和投资,因此“买多”行为更可能与量化宽松相关。考虑到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他们对于是否“买多”可能会更加谨慎。考虑到目前曲线形态较年初有一定调整,“卖多”未必一定会落实。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已经在自行承担风险。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