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期权精准匹配风险管理需求
             发布时间:2025-11-03 09:45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产业对冲推出新工具:一系列精准匹配短期风险管理需求的选择 ●本报记者马爽 ●本报记者马爽 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体企业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求,近年来,国内衍生品市场不断丰富产业对冲工具。继2025年2月28日晚郑州商品交易所食糖系列期权合约上市后,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系列期权、玉米系列期权也于1月30日上市。 Indu内部人士表示,作为农产品期权市场的重要变革,期权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国内衍生品市场加速对农产品12个月到期合约范围的全覆盖。期权,将为行业提供更精准的短期风险管理工具。豆粕和玉米系列期权将于明年2月上市。 10月3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宣布,豆粕系列期权、玉米系列期权合约将于2026年2月2日(即1月30日夜市)上市交易。第一组合约将从豆粕M2607和玉米C2607对应的系列期权合约开始。所谓系列期权是指在现有的常规期权合约基础上增加新的合约,并且以与常规期权相同的标的期货合约为基础。此前,大商所于2024年12月20日发布公告,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管理方案的实施方案》及相关合约规则进行修订,首次对系列期权规则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系列期权的基本机制。交割月份标识符前 5 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根据该公告,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在3月、5月、7月、11月合约月份的豆粕期货合约和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合约月份的玉米期货合约中增加一系列期权合约,通过填补常规期权的期限来满足“每月到期”的合并需求。例如,玉米期货合约月份为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对应的常规期权分别到期于12月、2月、4月、6月、8月、10月,对应的系列期权分别到期于11月、1月、3月、5月、7月、9月。在交易操作层面,系列期权与常规期权有着成熟的规则体系:交易代码采用了“多种合约月份毫秒类型行权价格””结构。持仓费用标准、最大下单量、询价机制均与常规期权一致,并与常规静音实行一体化限仓管理。其他短期工具解决行业痛点。据了解,大商所系列期权具有“上市晚、到期早、期限短”的主要特点,合约期限约为3个半月,明显短于常规期权近一年的期限。这一设计恰恰契合了行业短期风险管理需求。永安期货期权部邱宁表示,豆粕即月合约和常规玉米期权交易活跃,市场对短期期权需求迫切。以往,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短期波动风险时,套期保值效果有时会受到便利条件的影响。期权距离到期还很远,溢价成本很高。一系列期权推出后,企业买入和对冲的保费成本有所下降,更有利于增加主动买入操作。买卖期权的短期对冲策略更加多元化,市场参与度有望增加。中粮集团和FAT油脂相关人员表示,该系列期权将填补月度合约到期的缺口,有助于企业针对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不同周期头寸进行更灵活的对冲操作,增强紧急情况下的短期风险应对能力。诸城市兴茂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蒋雷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对于玉米等品种的持续交易情况,系列期权更有利于匹配玉米等品种的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创新回应市场担忧。据了解,自2017年推出首个期权工具以来,大商所期权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持续发挥,为期权系列的增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大豆、玉米粕期权因其流动性高、产业基础扎实,成为市场标杆品种。两个系列期权是大商所回应市场关切和服务行业需求的又一重要举措,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为系列期权合约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大豆、玉米粕期权培育和投资者教育,提高市场对期权工具的认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理性参与交易。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