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集中海光发展“绿色电力”产业
发布时间:2025-11-11 09:5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秦皇岛市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华北门户、东北咽喉”。 “能源港”秦皇岛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南北煤运”通道的主要枢纽港。近年来,秦皇岛市充分发挥沿海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电力”产业和项目,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绿色电力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河北华电昌黎500兆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秦皇岛市昌黎海域,已安装光伏并网51个。作为首个海上光伏河北省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正蓄势待发,“筑阵碧海,助力绿色电力”,成为当地产业升级、探索海洋经济与绿色能源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秦皇岛市已建设新能源项目35个,装机容量291万千瓦,总投资145亿元,年发电量46亿千瓦时;在建项目39个,总装机容量542万千瓦,总投资约342亿元,年发电量约73亿千瓦时。项目建设过程中,税务部门积极服务,精准匹配涉税需求,释放政策红利,解决涉税问题有效激活全市绿色产业活力,助力深入推进区域清洁能源结构变革。 “海上光伏是一个新兴产业,全周期合规运营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持续持续下去。”河北华电昌黎境外光伏试点项目负责人马志强公开表示,在项目第一阶段,由于全神贯注于建设发展,对涉税管理重视不够。此外,项目周期长、产业链环节多,涉税流程存在衔接不到位的问题。 “在税务部门的积极指导下,我们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税务管理小组,定期研究新能源领域的税收政策,还完善了整个合规流程的税务内控体系,深化发展公司海上光伏投资。并创新推出“合规合规地图”,按照建设周期分解各阶段涉税节点,明确合规重点,并设立智库定制内控清单,帮助企业遵守税收优惠政策。电网城市风电项目实施速度再创新纪录。健康发展。今年1-8月,风电企业共享受“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共计超过60万元。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突破,秦皇岛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拓展。仅海港市区主城区就有100多家光伏产业企业。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当光伏层压机的输出达到峰值时,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走在秦皇岛金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线。刚刚下线的层压机设备用于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经检验、包装后发往海外。 “目前我们有50台设备的生产订单,按照每天一台的出口量互相发送。公司年产层压机设备800台,服务全球210多家新能源企业。”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杨亮表示,公司致力于新能源装备制造,从事光伏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已获得10余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广泛好评。为确保支柱在企业研发研发活动开展中,秦皇岛市税务局定期发布超额削减研发费用合规提醒,并对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管理系统进行风险扫描,帮助企业规范表达和满意度,规避税务风险,协助企业后续运营。杨亮表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9%,研发投入1620.64万元,研发费用超减194.35万元,销售收入近1.76亿元,实现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双倍增长”。从海上光伏到陆上风电,从光伏装备下龙全产业链拓展,秦皇岛新能源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今后,税务部门将继续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动行业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发挥绿色减排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长期共赢。 (本报记者 卢刚)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